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生产力还是生产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呢?朝廷不是吗?赋税徭役,无比收割的都是底层的百姓。”

    “那些官绅士族,得利最多,却出力最少,他们又算不算是吃人的恶狼呢?”

    “只要不是被剥削的,那就是剥削者,这就是现实!”

    简单的话语,却是让朱标根本没有任何反驳的空间。

    是啊!

    只要不是被正在被剥削的,那肯定在剥削别人。

    朱标听着苏璟的话语,只感觉振聋发聩。

    “苏师,此事,可以解决吗?”

    沉默片刻,朱标抬头看着苏璟的双眼,无比认真的问道。

    要说朱标还是直接,这问题一问,苏璟也有些懵。

    迟疑了一会,苏璟回答道:“你说如何解决剥削和被剥削的事,你老师我爱莫能助,但要是这粮食的问题,我倒是有些想法。”

    朱标总是喜欢搞些大的论题,但苏璟并没有那个本事。

    他有的,仅仅是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已。

    “还请苏师教我。”

    朱标朝着苏璟躬身,一副求道者的模样。

    苏璟摆摆手道:“牛懿,我都说了多少遍,不用这样,我就是说说我的想法,至于管不管用,我不能保证。”

    这动不动行大礼的,苏璟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

    朱标却是坚持道:“苏师值得学生如此。”

    苏璟无奈,也没有继续纠结这事,而是说道:“粮食的问题,其实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我记得我曾经和你说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是有缺点的,在看不见的手无法调控的时候,就需要官府下场对吧,”

    “嗯,这个学生还记得,但苏璟并没有提及官府该如何做。”

    朱标点点头道。

    苏璟说过的话,朱标都记得很清楚。

    “那你想想,你看过的史书里,有写过国家如何干预粮价的吗?”

    苏璟朝着朱标问道。

    朱标随即回忆了起来,过了一会他说道:“确实有,春秋战国时期,魏文君改革,采用了一个叫做平籴法的办法来解决当时因为战乱导致的粮食价格过高的问题。”

    “很好。”

    苏璟点点头道:“那这平籴法具体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其实苏璟并不知道什么平籴法,但他相信,古人不可能对于粮价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标回答道:“平籴法说的是由官府向农民收购粮食,以稳定不同年份粮食的价格,但具体的操作,我并没有看到记载。”

    虽然朱标看的书很多,记忆力也相当不错,但他总还是有不记得或者没看过的。

    苏璟微微点头:“那我给你解释一下,这平籴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官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虽然苏璟是第一次听说平籴法,但这并不妨碍他知道具体的操作办法。

    后世这样的操作,其实已经相当的常见。

    “原来如此,苏师真是博学。”

    朱标点头道,他已经听懂了这其中的操作原理。

    在他看来,苏璟肯定是研究过平籴法的。

    苏璟继续道:“但是这个办法,其实是有缺陷的。”

    “缺陷?”

    朱标一愣,他都已经想着要在大明开展这个平籴法了。

    “还请苏师明言,平籴法的缺陷是什么?”

    朱标认真求教道。

    苏璟缓缓道:“其实这缺陷,严格来说,是对于大明来说的,你刚才说了平籴法是春秋战国其实魏国首创的办法对吧。”

    “是的,魏文君手下的一个大臣,名叫李悝,就是他想出的平籴法。”

    朱标回答道。

    这史书的记录,还是比较重人的,魏文君和李悝的名字均有记录,反倒是平籴法的具体内容没记上。

    苏璟说道:“春秋战国,各国的面积都很小,国家无论是采购还是出售粮食,都较为简单,但现如今的大明,疆域辽阔,这样的事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了。”

    “就光说每年的赋税上缴,便是一项大工程,所以这平籴法在大明,是行不通的,或者说,强行推行只能是劳民伤财。”

    大明的疆域,比起春秋战国的魏国,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封建社会,交通,特别是远程交通,其实是没那么便利的。

    有水路的地方还好,没水路的,只能靠陆路就很慢。

    朱标闻言点头道:“苏师说的有理,这平籴法对于大明来说,的确没有那么的适用。”

    “所以,适当的改进很重要。”

    苏璟继续道:“既然一遍遍收购集中再销售出去,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那在大明境内,建立几个集中点,以交通和粮食产地综合考虑,定下位置,以这个位置辐射四周,便能减少一些平籴法的缺点了。”

    苏璟说的,其实就是建立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基地。

    只有国家有粮,才能让百姓的粮价一直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对,苏师此言真是让学生思维开阔了不少。”

    朱标点头道:“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平抑粮价,还能在军队需要调用粮食的时候,就近调用,大大提高了效率,此法真是相当的妙!”

    朱标毕竟是大明太子,他的着眼点,还是比较全面的。

    苏璟点头道:“不错,这也确实是其中的好处之一,当然,办法也不止这一个,比如现在大明的天子,他重农抑商的策略,其实也是为了粮食的安全和粮价的稳定。”

    “只有粮食的产量足够了,粮价才不会飙涨,粮食商人想要囤积居奇,也不再具备可行空间了。”

    听到苏璟提到自己的父亲,朱标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自己父亲的政策,在苏璟的解读下,又多了新的含义。

    “原来如此,学生真是见识浅薄了。”

    朱标朝着苏璟拱手拜道。

    苏璟淡淡道:“粮食的问题,是一个国家需要根本确保的问题,但真正的核心,并不是这些所谓的办法或者政策。”

    “那是什么?”

    朱标忍不住直接追问道。

    苏璟看着朱标说道:“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一个事,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是直接反应在粮食的产量上,粮食足够多了,一切的手段才有了用武之地。”

    “否则的话,再好的办法啊,也只是无根之萍,毫无卵用。”

    生产力!

    还是生产力!

    朱标听着苏璟的话语,只觉得一切好像又回到了远点。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