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相辅而成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心下喜欢,似乎也就够了。

    至于名字,伊水荷安?一水合氨?

    果然是......好有意境的名字......

    “那个小的宣传画,从画出来到制作,你用了多久?”姜然问道。

    “也没有多久啦,大概用了一晚上加一上午的时间?”紧接着,“喜欢的东西,怎么折腾,都是心下欢喜的,若是真的交给那群人,估计也体现不出来昆曲的美感,还不如自己来操刀。”

    姜然微微点头,“有心了,谢谢。”

    “你唱得非常好,不知道在之后,能否听到你再唱一段昆曲呢?”

    姜然略微沉吟,“彩排的时候,我会将这段《皂罗袍》唱完。”

    “仅仅是一段《皂罗袍》么。”

    对面显得有些失望,显然是想听到更多的唱段。

    但是姜然却是回了个,“嗯嗯。”

    昆曲有些太磨人的性子了,算是演唱还是当观众,不是一样,它能让人静下来,却也能让人静的心里抓狂。

    哪怕是正式的演唱,一段《皂罗袍》也就够了,更何况是彩排,因为慢嘛,所以,仅仅是一个曲牌,已经是比得上一首歌的唱段时间了。

    “要扮上吗?”

    “要吧。”

    “我给你演春香。”

    “好。”

    姜然觉得自己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但是也没有细想,春香用说话吗?不用吧,只要是个人就能演应该,况且,这还是个资深的昆曲爱好者,绝对是能够胜任的。

    “那好,过几天见。”紧接着,“对了,我叫吴汐。”

    “姜然。”

    姜然放下了手机,只是见过了一场自己的一句念白,一句唱,便要给自己唱配角,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不过也没有关系,彩排而已,哪怕是给自己这段唱砸了也只能说是演出事故,并不影响什么。

    如果是正式录制的话,那还真就不太好。

    毕竟赛制还是很残酷的,如果某一局输掉的话,那么直接影响的便是最后的五十万了。

    五十万和一个有些喜欢自己唱腔的妹子,哪个更重要。

    姜然闭着眼睛也会选五十万啊!

    也没有多想,学着唱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跟他说我是你的粉丝这句话,果然啊,唱功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看了一眼天色,太阳已经是高高的升起,当空照下,不觉已经是聊了这么久,大概都是有共同的喜好吧。

    昆曲,姜然也很喜欢,但是不好唱,每一个全本的戏,都是以数个小时来计算的,几个小时,在台上,都必须在画面里,需要的体力和耐力,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来的。

    是以,在很早的年间,很多时候,都是以折子戏的方式来演出的,一折虽然不能有完整的故事,但是能有一个完整的剧情,并且换了一折之后,中间还可以换人来演。

    甚至于说,直接就演这么一折戏,便足够了,但是那是早些时候。

    因为几乎来看的每个戏迷都懂一些戏,是以,随便拿出一折来演,不会觉得突兀,因为脑海之中有完整的剧情,唱段听个美感便足够了,现在则是不然,因为不知道前因后果,所以,还是完整的大戏更能够吸引人心。

    因为故事完整,所以能够更加的引人入胜,不会耐着性子去听你那一折的戏。

    京剧如此,昆曲也是如此。

    电话铃声响起,轻轻一划,“李老。”

    “走啊,出去吊嗓喝酒去呀。”

    姜然,“......”这两者是有什么特殊的必要联系么?

    吊嗓之后喝酒,那跟不吊有什么区别,虽然说酒不是毁嗓子的,但是终究是不太好。

    虽然也没有必要有那么多的顾忌,但是,你这个直接说吊嗓喝酒就说不过去了。

    似乎是感受到了姜然的顾虑,“程祖天天吃肘子,荀祖后几年胖到将近二百斤上台演小红娘依旧是步履矫健,对于舞台艺术,没有什么影响,走,跟我出去吃吧,你这年纪轻轻还怕嗓子坏了么。”

    姜然,“那好吧,您在公园等我。”

    这一次。公园之内的众人依旧是围了过来,甚至比之昨日更加的热闹了,一传十十传百,倒是人更多了起来。

    吊嗓嘛,四平调最适合了,依旧是那段《贵妃醉酒》。

    梅派最是中正平和,哪怕是最后转其他流派,也都是很好转,甚至于说,四大名旦之中的其他三位,都是拜过梅祖,各个流派发声方式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能够更改发声方式的,也就只是看这一派别祖师爷的能耐了。

    依旧是《贵妃醉酒》,只是调门稍稍的高了一些,众人围拢上来,依旧是听得津津有味的,一段唱罢,掌声不止。

    声腔和味道,在琴声潜移默化的转变之下,已经是初步的具有了自己的些许风格,姜然也不知道自己的风格是怎样的,有些时候,觉得这个腔调应该高,那就高起来,有些需要低,就低下来。

    有些地方需要表示情绪的冲突和高涨,那就将音拖长,用一些小腔来填补,胡琴帮衬着,自己再有意识的引导,这个活腔,也就成了。

    水到渠成的感觉,并没有丝毫的突兀和阻滞,个人风格愈发的明显,姜然觉得,老琴师只要能给他吊上半年的嗓,自己的风格便是成了。

    老者显然比姜然更懂这些小腔该如何去应用,乃至于说去化用,起到极佳的辅助作用。

    琴师和台上的人,相辅相成,老者显然是更懂这一点,只是起到相辅而成就的作用,不会喧宾夺主,琴弦也没有半分的赘余,不会拐带着姜然的行腔方式。

    这就是一个站在半个巅峰的琴师了,若是真的再加上一位大宗师来组合的话,甚至只要是一位顶尖儿的戏曲大师便可以,那就是一位最巅峰的琴师,毋庸置疑,他绝对是有这个能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